马来西亚教育的形成是基于英国教育,皆由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国之一。马来西亚教育注重考试制度,并以多种统一化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术资格和能力。
特征
马来西亚教育可分成几个阶段:
- 托儿所教育(英语:Nursery Education)
- 幼儿教育 (马来文:Pendidikan Tadika)(英语:Kindergarten Education)
- 小学教育 (马来文:Pendidikan Sekolah Rendah)(英语: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 中学教育(Pendidikan Sekolah Menengah)(英语: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 大学先修教育(马来文:Pendidikan Pra-Universiti)(英语:Pre-University Education)
- 高等教育(英语:Higher Education)
马来西亚一共有两个执法部门负责本国教育事务,它们分别为马来西亚教育部(马来文: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英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英语: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教育部负责处理国立中学、国立小学事务,而高等教育部则负责处理中学以上的国立以及私立高等教育事务。马来西亚政府和教育部提倡“强化国语,提倡英语,并掌握母语”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必须掌握两语之外,也同时鼓励各族学习自己的母语,因此马来西亚人通常都能轻松掌握三种基本语言,大部分华人更因为家族的关系而懂得方言,马来西亚人甚至会因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下懂得他族的母语。现今的马来西亚学生也热爱学习他族的母语或他国的语言(如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以让自己的语文知识再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蓝图下,马来西亚政府和法律明文规定所有马来西亚国民必须接受5年中学和6年小学教育。公立中学以及公立小学为免费教育(义务教育),由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直接拨款赞助。同时,马来西亚政府的“贷书计划”也允许让所有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国立学校学生借用所有课本,而后在学年结束前归还。国立高等学府也获得政府津贴学费。在地学生只需支付大约十分之一的学费就可完成大学课程。
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非常普及化。许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以便让孩子们在上小学前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马来西亚学生与新加坡学生的竞争力,马来西亚政府在这几年开始推行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也规定负责学前教育的教职人员必须接受专业训练和拥有合格的专业证书才能教授学生。这些训练包括儿童心理学、教学方法及其它与照顾和发展和发展儿童有关的课程。正式注册的幼儿园也必须遵守政府所立下的条规。
小学教育
在马来西亚,绝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政府学校,分为国民小学(马来语:Sekolah Kebangsaan)及国民型小学(马来语:Sekolah Jenis Kebangsaan)两种,只有非常少数的私立小学。目前,政府小学分成3个源流,即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称为国民小学(国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及以淡米尔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淡米尔文小学(淡小)。其中,国民型小学最初是由华人社区、印度社区和英殖民政府资助的。但现在这种类型的学校部分由马来西亚教育部[2] [3]资助,为政府资助学校[4]。
这3种源流的小学虽然教学媒介语不一样,但都采用共同的课程纲要,而且国文和英文都是华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
华小一般上由该校董事部和教总一起管理和经营。该部主要负责行政、租借学校礼堂和食堂招聘的事务,而学校方针则还是得听命于马来西亚教育部。
其实,在之前还有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英文小学(英小),不过在《1967年国语法案》通过后,英小就于70年代中期全部被改制为马来文为媒介的国小或华文为媒介的华小。在马来西亚,家长都非常重视小学教育,教育部的统计显示在2000年,小学的入学率高达96.8%。
中学教育
马来西亚中学(马来语:Sekolah Menengah、英语:Secondary School)是马来西亚一套5年强制性教育制度(中一至中五)。5年强制性教育包括PT3和SPM和2年非强制性的马来西亚教育制度(中六)STPM。马来西亚中学是由马来西亚教育部所管理的。
1988-2020年间,在进入国民/国民型中学前,小学六年级学生可以参考小六检定考试(马来语:Ujian Pencapaian Sekolah Rendah 简称:UPSR、英语:Primary School Achievement Test 简称:PSAT)的成绩选择并申请要入学的中学。学生可在完成学业后获得毕业证书并自行选择是否继续深造,其在校表现比如担任各种职位或能帮助其获得额外分数以增加考取理想学校的几率。2021年4月,教育部长宣布UPSR永久废除。(现在是UASA(Ujian Akhir Sesi Akademik))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拥有三种模式那就是独立中学、私立中学和国民型中学。
独立中学简称独中,是由董总管理的。它是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一种中学,全国约60间,如宽柔中学,吉隆坡循人中学等等。推行着6年的教育。学生可报考统考和SPM作为其升学管道。
国民型华文中学,简称国民型中学或华中,是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后(1956-1962),接受政府建议“改制”的民办华文中学,全国约81间,并纳入国家教育的主流中,得到教育部的一部分津贴。
私立学校,或称民办学校,是指非由政府经营或管理的学校,相对应者为公立学校。其全部或者部分的经费依靠学费来维持经营而非公共资金。
大学先修班
大学先修班(Pre-University Education)是踏入大学的最后门槛,由马来西亚教育部提供的升学途径有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课程(中六)、马来西亚大学预科班(英语:Malaysian Matriculation Programme,亦称“Matrikulasi”)。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课程(中六)是学生在完成中五课程后继续修习的,完成中六课程后凭STPM成绩申请国内外大学。而另一个途径则是马来西亚大学预科班(英语:Malaysian Matriculation Programme,亦称“Matrikulasi”)。该课程亦普遍上被认为比STPM宽松,在考获佳绩上相对容易,不过自2006年起此课程将会保留30%的学位于土著学生。同时本地公立大学亦偏向选择以土著学生为主的大学先修课程毕业生。部分热门科系如医学系、药剂系和法律系也会保留百分之七十的学位予土著学生。 除此之外,学生亦可报读私立大学所开办的大学先修课程(英语:Foundation Programme)或二至三年的文凭课程(英语:Diploma course)。学生亦可在私立中学选修国外先修文凭,当中包括"A"水准考试、IB课程、南澳大学先修课程(英语:SACE)等。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的高校从名称上就是有严格级别的,分为大学级别、大学学院级别及学院级别,这些划分是非常严格的,是高等教育部审核评估后给予的资格。一般来说从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或大学学院晋升为大学都是要经过至少5年的发展,高等教育部从办学质量,学校设施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估,然后再给予合格的院校进行晋升。这些制度在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也是相同的。
本地学生只可以凭着STPM或马来西亚大学预科班(英语:Malaysian Matriculation Programme,亦称“Matrikulasi”)申请进入本地大学。此外,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在录取新生方面采取“种族固打制”,其制度腐败、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也造成马来西亚华裔和印裔毕业生大量外流,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台湾都是不少马来西亚学子出国求学的选择。
许多学生选择到私立的高等学府深造,而这些高等学府也会与国外大学合作。此外,马来西亚亦吸引不少国外著名大学前来本地开设分校,其中包括诺丁汉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南安普敦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蒙纳士大学(英语:Monash University)等。
马来西亚的高等学府
马来西亚的高等学府主要可被分为“公立高等学府”(IPTA)和“私立高等学府”(IPTS),以下为马来西亚的高等学府列表。